重要的5条学习规则

重要的5条学习规则

前言

  • 本文选取了《有效的学习:处理知识的20条规则》中的5条重要的学习规则。

  • 原文为Piotr Wozniak博士 1999年2月更新

  • 原文主旨:加工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 学习的速度将取决于你处理材料的方式。

  • 以下规则按重要性排序。

  • 规则前提:使用间隔复习法进行学习。

5条学习规则

1.不理解就不要学习

在没有理解概念和定义的情况下,不要去试图记住看不太懂的定理、公式。

学习新的知识前可以将不理解的名词提前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2.在记忆之前先学习

在记忆各个知识点之前,你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了解。

只有当各个部分形成可以与其他知识连接的独立结构时,你才可以大大减少学习时间。

就如规则1所提到的一样:不理解就不要学习。

知识模块=知识结构+具体的知识点

3.从基础开始

要学习的主题并不需要一次掌握全部细节。

相反,一开始的知识框架越简单越好。

我们所学知识的基础章节越短越好。

简单的模型更容易理解。

你以后有的是时间在它们的基础上构建更为详细的内容。

不要忽略基础部分。

记住非常浅显的事情并不是在浪费时间!

即便是最基础的知识也不是根深蒂固的记忆在你的脑海,而且记住简单事物的成本很小。

在容易疏忽的地方越容易出差错。

知识模块=知识结构+具体的知识点

知识模块可以更新迭代

4.坚持最小信息原则

你学习的材料必须加工成尽可能简单的形式。

简单并不一定意味着会丢失信息和跳过困难的部分。

由于大脑的工作方式,将材料处理的尽可能简单势在必行。

知识必须要加工的简单的两个主要原因:

  • 简单就是容易

根据定义,简单的材料容易记住。

这是因为它的简单性使大脑易于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想一想迷宫。

当我们复习一个材料时,我们的大脑就像在通过一个迷宫(可以把脑回路看成错综的路径)通过迷宫时,大脑会在迷宫的路上留下了线索。

如果大脑能以唯一方式通过,那么留下的线索就简单而便于跟随,此路径就容易重复通过。

反之,如果有很多组合的话,每一次通过就会留下不同的线索彼此干扰,从而难以找到出口。

这同样发生在大脑细胞层面,每次复习复杂材料时,不同的大脑突触连接会被激活。

  • 简单内容的复习更容易安排

我假设你将使用最佳的复习间隔(如在SuperMemo中)来复习学过的材料。

如果你要记住由两个问题组成的问答卡片,则需要进行足够频繁的重复,以将较困难的问题保留在记忆中。

如果将复杂的问答卡片拆分为2张,则可以按照自己的掌握程度,单独复习每个问答卡片,从而节省时间。

很多时候,没有经验的学生会通常会制作出可以分解为十个或更多更简单的问题的问答卡片!

尽管通过拆分,卡片数量增加了,但每个卡片的重复次数通常会很少,足以抵得过:

(1)一次又一次忘记复杂的问答卡片内容,

(2)过短的复习间隔

(3)实际上只是大概记得!

20.确定优先顺序

你将经常面临有知识太多没法完全掌握的问题。

因此长远来说确定优先顺序对于建立有效知识十分关键。

如何确定优先顺序将会影响到你的知识储备方式以及学习速度。

许多阶段都会要确定优先顺序;

极少数是和知识表述相关,但全部都很重要:

  • 优先考虑来源

  • 提取知识

  • 将知识转移到SuperMemo

  • 制作卡片

  • 使用遗忘指数

  • 学习